查看原文
其他

洱海无弦万古琴——云南大理财政支持洱海保护治理成效初显

中国财政 中国财政 2020-02-22

点击“中国财政”蓝字关注我们

解读财政大事  ★  关注社会民生



导语

最近几天,记者的朋友圈被《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的通报》刷屏,其中,第108项“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全面打响以洱海保护治理为重点的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吸引了记者的目光。2016年,记者曾赴大理采访洱海环湖截污PPP项目情况,当时的大理州财政局副局长管金堂(现任大理州财政局局长)站在“大理市洱海环湖截污一期工程总体布局图”前向记者讲解工程进展情况和未来设想的情形仍然历历在目。两年时间过去,洱海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洱海保护治理何以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记者再次来到了大理,探访洱海。


    

高标准规划  

大资金投入


一见到记者,管金堂就兴奋地说:“国家生态环境部刚刚公布了11月监测数据,洱海水质是Ⅱ类,这是自2015年以来首次实现11月水质Ⅱ类,今年洱海已经有6个月达到Ⅱ类水质,如果12月还能达到Ⅱ类,就是历史最好水平了。”


近三年来,洱海水质下降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水质总体稳定保持Ⅲ类,未发生规模化蓝藻水华;湖内水生态发生积极变化,全湖水生植被面积达32平方公里,占湖面的12.7%,为近15年来最大面积;2018年1—5月,全湖水质为Ⅱ类,国家生态环境部通报2018年上半年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洱海为水质良好、中营养状况。

    

高原湖泊治理是世界性难题,作为高原封闭型湖泊的典型代表,洱海保护治理之所以能够取得阶段性初步成效,科学的规划和资金的大量投入是基础性、支撑性因素。


大理坚持用“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来统领洱海保护治理,科学编制《洱海保护治理与流域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洱海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规划》等,计划实施121个项目,总投资215亿元,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37.8亿元。同时,为严格环洱海的空间管控,疏解周边的人口和环境压力,大理州科学划定了洱海生态环境保护“三线”,即蓝线(洱海湖区界线)、绿线(洱海湖滨带保护界线)、红线(洱海水生态保护区核心区界线),依法向社会公布了“三线”划定方案、管理规定和餐饮业、乡村民宿客栈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有效增强洱海的自净能力、环境承载力,特别是环洱海沿线的湖滨带和缓冲带的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


    

管金堂介绍,云南省财政连续5年每年安排6亿元资金支持洱海保护治理,2016年至今,各级财政共投入资金43.5亿元。同时,大理州积极采用PPP模式,借助社会资本在投融资、建设、运营等方面的专业优势提升洱海保护治理水平,6个与洱海保护相关的PPP项目全部列入财政部示范项目,总投资121.8亿元,占整个“十三五”期间洱海保护治理项目总投资的61%,其中5个项目已落地。“十三五”仅两年多,大理已累计投入洱海保护治理资金138.1亿元,是整个“十二五”时期的3倍多,有效推动了洱海流域保护治理工作的提速增效。

    

有了科学的规划和大量的资金投入,还需要有力的措施加以落实。大理州立足洱海污染积累型、输入型双重叠加的实际,开启洱海保护治理抢救模式,实施了流域“两违”整治、村镇“两污”治理、面源污染减量、节水治水生态修复、截污治污工程提速、流域执法监管、全民保护洱海“七大行动”,打响了环湖截污、生态搬迁、面源污染治理、河道治理、矿山整治、环湖生态修复、水质改善提升、过度开发建设治理“八大攻坚战”。


环湖截污  

为洱海戴上一条保护“项链


要治污必须先截污,洱海环湖截污PPP项目正是为了给洱海戴上一条保护“项链”。


2016年记者到一期项目现场采访时,污水管网刚刚开始铺设,污水处理厂建设工地上大型货车和挖掘机还在清运沙土,工人还在焊接工程所需的钢材框架。这次再到洱海,128公里的湖岸线下已全部铺设了污水管网,沿线新建的6座污水处理厂也投入了运营。


在古城下沉式污水处理厂,大理洱海生态环境治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谷志文告诉记者:“这个下沉式污水处理厂的生化池和操作层都在地下,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就是操作层,目前地上部分还没有建成,等全部建成后,站在地上只能看到绿色公园和展厅,将和周边环境融为一体。这个厂目前的处理规模是每天5万立方米,到2030年将达到11.8万立方米。”一期项目共建设环湖截污主干渠 86.68 公里,污水提升泵站9座,污水处理厂13座,构建起了洱海流域环湖截污治污“大动脉”。



▲古城下沉式污水处理厂操作层


洱海流域包括大理市和洱源县,辖16个乡镇,847个自然村,农业人口62.92万人,占总人数的73.6%。农村污水处理问题是洱海治理的一大重点。在实施一期PPP项目的基础上,洱海环湖截污二期PPP项目于2017年4月开工,投资额16亿元,旨在构建洱海流域截污治污体系“毛细血管”和“细胞单元”网络。目前,项目已基本完工,投入试运营,共铺设村落污水收集支管网 2221.16公里,新建和迁建分散式村落污水处理设施82座,建设9.03万户农户化粪池,建设多级生态塘库系统45座。


在大理市银桥镇鹤阳波村委会鹤上自然村,记者看到家家户户都建起了化粪池,每个化粪池政府补助2000元,基本不用村民出钱,生活污水通过排污管进入化粪池,再由化粪池进入污水井,经过沉淀后进入主管网。农田边建起了多级生态塘库,没有进入管网的雨水污水流入塘库,通过沉淀和多级水生植物净化后排出又用来灌溉农田,实现了循环利用。银桥镇党委书记杨砚池说:“我们正在进行库塘出租试点,把库塘免费租给村里的农业合作社,由合作社负责库塘管理,确保库塘正常使用,污水不能排出,我们根据库塘管理办法进行考核,不合格的要进行处罚。合作社可以用库塘排出的水浇地,也可以按照库塘管理办法规定在库塘内种植水芹菜、海菜等水生植物,可以养鱼,获得经济收益。这样既节约了政府管理成本,也能提高合作社管理库塘的积极性。”


   

2018年6月30日,洱海流域2565平方公里范围内规模庞大的“厂、站、管、网、池、塘”截污治污工程体系“全覆盖、全闭合、全投运”,与洱海周边原有截污设施共同构成了由日处理规模23.9万方的城镇污水处理厂19座和138座分散式污水处理站、3064.58公里污水收集管网、12.03万口农户化粪池、2.76万亩流域生态湿地组成的洱海流域城乡一体化截污治污工程体系,为洱海保护筑牢了最后一道屏障。


源头治理

清清溪水入洱海


洱海主要靠河流补给,她发源于洱源县的茈碧湖,北有弥苴河、罗时江、永安江注入,东南收波罗江水,西纳苍山十八溪。过去苍山十八溪清水占入湖总水量的40%以上,之后由于区域气候连年干旱,周边村镇生产生活用水增加和无序取水,溪水只有25%注入洱海。占洱海入湖水量60%左右的罗时江、永安江、弥苴河和波罗江,径流区内有24万亩农田,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管金堂介绍,为了提升入湖水质和水量,大理州实施了大理市34条主要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和洱源县5条主要河道及支流综合整治工程,该项目已列入《云南省洱海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规划》,工程总投资15.5亿元,其中申请中央补助12.4亿元,地方配套3.1亿元;实施3.7万亩海东面山绿化、新一轮“三退三还”、7928万亩湿地建设、水生植物人工种植恢复等项目;实施城乡统筹供排水、农业高效节水减排、再生水回用、洱海调配补水、“三库连通”等工程,取缔、封堵苍山十八溪无序取水口、封填地下井,恢复苍山十八溪自然水循环。


进入洱海源头洱源县,记者发现道路两边遍布湿地,湿地内的大片枯荷不禁让记者想到了李义山的诗句“留得枯荷听雨声”。洱源县财政局局长李寿然说:“等到夏天荷花盛开,真的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绝对让人流连忘返。”“十二五”以来,洱源县实施万亩湿地建设工程,累计完成投资6.82亿元,累计恢复退化的湿地16418亩。截至目前,洱源县湿地总面积达3607.82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43%。当前,洱源县正在抓紧建设的湿地达6226亩,2018年底全县累计恢复湿地面积将达到2万亩以上。


▲洱源县湿地


洱源县西湖是洱海入湖河流之一。记者看到西湖湖面上有不少奇特的装置,大理德林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西湖站站长曹炼钊告诉记者:“近处这些小型设备是水动力控藻器,稍远一些的设备是蓝藻打捞加压控藻船和深井加压控藻平台,它们可以收集打捞蓝藻并进行加压处理,降低蓝藻活性,抑制蓝藻暴发。”在西湖藻水分离站,记者看到湖水经过藻水分离后明显变得清澈起来。“经过处理的西湖水质从Ⅴ类水提升至Ⅲ类水,同时可以削减水中的氮磷等有害物质,分离出的水藻还可以用来制作有机肥料。” 曹炼钊介绍,截至目前,西湖藻水分离站共处理了378.2万立方富藻水,经检测,出水的藻类削减量达94.6%,总氮削减量达98.9%,总磷削减量达95.8%,有效提升了入湖水质。


▲西湖上的控藻设备

    

多年来,洱源县一直以大蒜种植和奶牛养殖闻名。在永安江边,县环保局副局长李润荣指着不远处的村庄说:“我们家就住在那,小时候村里的房子都是破破烂烂的,后来靠种大蒜和养奶牛家家户户盖起了新房,有的还买了汽车。”但大蒜是高耗肥高耗水作物,奶牛养殖更是有“一头奶牛排污量相当于24个人”的说法。为了减少面源污染,洱源县开始逐步实施大蒜禁种和奶牛养殖外迁。目前,大蒜种植面积已经由原来的9万多亩减少到1.6万多亩,奶牛养殖规模由8万多头减少到2万多头。同时,建成了1座有机肥料加工厂、15座畜禽粪便收集站,实现了洱海流域畜禽粪便收集处理全覆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9.5%。

    

洱源县还启动了总投资3017万元的永安江生态隔离带建设工程,主要利用永安江两岸鱼塘、蒜地及滩地建立河滨缓冲带,通过生态截污沟将面源低污染水集中收集,在缓冲带内建立库塘系统,对来水进行拦截净化。目前,已完成永安江两侧100米范围内1200亩土地流转,5万株木瓜树种植,建成11个库塘和15.6公里生态截污沟。工程建成后,总氮每年削减量180吨,总磷每年削减量51吨。


产业调整

  在保护中寻求发展


为保护好、治理好洱海,洱海周边的广大群众作出了牺牲。


在洱海边,记者发现不少客栈正在进行部分拆除或整体拆除。管金堂介绍,按照“三线”划定方案,到今年年底,洱海周边要拆除1806家客栈。2017年4月,大理市委和市政府对洱海核心区餐饮客栈服务业展开专项整治,已关停了洱海流域2498户餐饮客栈,被称为史上“最严洱海保护令”。这些被拆除的客栈如何安置?管金堂说:“我们将重新选址建设‘1806特色小镇’,在学习借鉴其他特色小镇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引进有实力的投资主体,以国际视野高起点高水平规划设计,高标准高质量加快推进‘1806特色小镇’建设。”



▲洱海边正在拆除的客栈


“三禁四推”(洱海流域禁止销售使用含磷化肥和高毒高残留农药、禁止种植以大蒜为主的大水大肥农作物,大力推行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害绿色防控、农作物绿色生态种植和畜禽标准化及渔业生态健康养殖)实施后,大水大肥农作物不能再种植,用什么农作物替代才能尽可能保证农民利益?


洱源县先后整合资金7600多万元,在洱海源头重点镇乡启动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区建设,实施区域生态循环农业示范。茈碧湖、三营、凤羽、右所四个流域镇乡都开展了稻渔综合种养连片试验示范,将洱海流域养殖库塘逐步改为净水渔业,今年示范区面积已达4360亩,减少缓释肥用量3万公斤左右,减少农药使用量5%左右,同时辐射带动了稻田养鱼户206户,培育了4个合作社和2个协会,稻田产值每亩增加40%左右。此外,在邓川、右所创建万亩优质水稻、优质蔬菜基地,在三营、牛街创建万亩优质烟叶、优质蚕豆基地,在凤羽、茈碧湖创建万亩油菜、万亩梅果基地,在炼铁、乔后创建万亩优质烟叶、万亩优质核桃基地,保证农民增收。


杨砚池告诉记者:“银桥镇现在已经找不到卖化肥的了,为了推进化肥禁用,政府给农户每亩1280元补助。同时,鼓励村民种植蓝莓、玫瑰花、车厘子等经济作物。我们镇目前种了2100亩蓝莓,蓝莓节水耐旱,经济效益也不错,收成好、市场好的话每亩能卖6—7万块,如果种水稻每亩只能挣2000多块钱,所以村民们种蓝莓的积极性比较高。”



管金堂说:“虽然目前洱海保护治理取得了阶段性的积极成效,但洱海生态系统依然脆弱,长期性污染负荷较重,保护治理形势依然严峻。大理州各级财政部门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殷殷嘱托,进一步发挥好财政职能作用,保护好治理好洱海,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


《中国财政》记者  刘慧娴  特约通讯员  杨越冰

值班编辑:刘永恒  李艳芝

版式设计:郑景儒



长按识别二维码

EMAIL:
csf187@263.net

TEL:
010-88227058


声明:“中国财政”微信公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文章、图片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欢迎致电010-88227109,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大家都在看这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